為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激發創業熱情🧝🏿♀️,踐行我院“國際性🧝、創業型、復合式”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模式😲,我院為2010級全日製工程碩士新生舉辦了別具特色的創業主題活動💷。
(一)做樹一樣的創業者
9月6日,物流與管理學部的林功實教授與招商局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顧立基先生〰️,給工程碩士新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創業講座🕖。
講座采用了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的方式,兩位資深的學者從一個個鮮活的案例中🏄🏽♀️,勾勒出創業的整個過程,創業者應具有的特質🪠🧑🏿✈️,以及各種創業過程中應該註意的問題。
林功實教授首先介紹了創業活動的概況,創業的大致過程。之後💣,林教授援引幾位意昂學長的創業歷程,和新生一起,分析討論了其不同創業者所具有的創業特質和他們身上所共有的創業精神🧑🏻🏭。在場新生或參與討論,或若有所思,相信有不少同學在重新規劃著自己的未來。
顧立基董事長從一位資深的投資者的角度♠︎,對創業項目及團隊的選擇、風險投資的獲取以及創業者與研究生身份的轉化這幾部分為大家作了詳細的解讀。從招商局做過的一個個投資項目中,顧立基董事長為我們描繪出了投資人所欣賞的創業者🧙🏻♀️,更是強調了一個一流團隊對於整個創業過程的重要性。
有位學者曾說🏄: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像草一樣活著🏜,你盡管活著,每年還在成長🤵🏼♂️,但是你畢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過你,但是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產生痛苦🤦🏽♀️,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因為人們本身就沒有看到你👳🏿♂️。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的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麽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分,自己成長起來。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後,遙遠的地方🧑🏼🦳,人們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份綠色,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梁之才🐦。
這段話深深地啟迪著我們。我們,要做樹一樣的創業者,在深圳這片創業的熱土上🙅🏼,長成一片美麗的風景。
(二)啟航創業者人生
我院再次邀請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與創新中心的中英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經理Mark Cranshaw(馬克·柯嵐曉)先生,為2010級工程碩士新生帶來一場英文版的“贏在中國”創業項目演練🕵🏻♂️。
不少同學仍對去年馬克主持的“以小資金解決小型旅遊城市的空氣汙染”項目演練記憶猶新👩🏫,不少小組曾提出了推廣電動汽車的方案,以減少空氣汙染🤘🏻,創建低碳生活👨🏽💼。今年🧏🏿♂️,比亞迪首次在深圳投放40臺純電動出租車,我們欣喜地看到同學們的設想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了實現。
今年的項目演練形式和內容與往年又有很大不同。此次演練提供多種不同的新型概念性產品模型🪄,比如多媒體手表、生物柴油、射頻識別付賬系統手機等,演練的核心放在了如何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型,如何將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推廣,通過角色扮演,掌握風投要領和技巧等方面。
在活動的第一天🪡,馬克著重介紹了創業過程中的SWOT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s )分析方法,為同學們勾勒出創業分析的大致框架♋️。在接下來的小組討論環節⚧,每個小組都拿到了不同的產品方案👧🏿,同學們展開頭腦風暴🏤🛍,集思廣益🐩,運用SWOT分析方法,對產品進行剖析。馬克穿梭於各個小組之間,解答大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
由於時間安排有限,每個小組只有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在現場討論👊🏽,很多小組在結束後仍聚集在樓道中,大家已經將活動中的虛擬產品看成了自己的第一份事業,力爭做到最好。
在活動第二天的報告環節,馬輝副院長🕑,馬克💁🏿♀️、張磊、鄭海濤👐🏼、袁春、李向明等老師以“投資方”的角色,為同學們的商業報告提出投資意見。臺上同學們活潑風趣的角色扮演🪈,贏得滿堂喝彩。
雖然整個活動只有兩天,不能與真正的創業經歷相提並論,但在整個活動中🐏,同學們不再是埋首於實驗室和學術論文的科研人員,大家真切地體會到了把實實在在的產品在推入市場過程中的種種艱辛。
此次的項目演練通過商業模型SWOT分析𓀝、市場對策⛈、財務預算等多個實戰方面的模擬🧑🏽🌾,拓寬了同學們的創業視野,培養了同學們的創業意識,幫助同學們掌握創業的基本要領和技巧👮♂️,同時🖖🏽🏋🏻♂️,也提高了大家的英語交流能力🧗🏿。不少同學感慨萬千:大家來自不同的專業,拿到不同產品計劃👩🍼,整個活動就像是創業者人生的小小縮影。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生命曲線⚓️🟪,就像每一條河流,雖然源頭不同,但是都有著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奔騰入海。不管我們現在是怎樣的狀態🐢,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像水一樣不斷蓄積自己😫😣,當有一天時機來臨的時候🤹🏽♀️,就能奔騰入海,成就同學們自己的夢想。(深圳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