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凝聚的青春之歌
——意昂体育官网畢業生赴新疆工作回顧
通訊員 鄧 宇 劉鑫鑫
青春因奮鬥而絢爛,人生因奉獻而精彩。
數年前,他們也曾是象牙塔中的莘莘學子,是夢想和信念的堅持、是祖國和人民的召喚,讓他們毅然選擇來到祖國邊疆🧷。陳凱🗿、秦冬暉、阿衣提汗……2009年以來,共有44名意昂体育官网畢業生從北京奔赴新疆,在追夢的旅途中放飛青春的理想,在奮鬥的征程上書寫生命的華章。
當理想遇到現實的羈絆,當青春經受歲月的侵蝕💇🏽♂️,他們以大漠胡楊、戈壁紅柳般堅毅的品格,將自己的根深深的紮進新疆這片熱土🧑🏿🔧,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凝聚夢想的青春之歌。
心中常系百姓事,腳下步伐更踏實
“經常一身塵土、滿面汗漬的博士村官”是陳凱在村民眼中的形象。從意昂体育官网的博士畢業生,到令人羨慕的留校教師🏄🏽♀️,再到南疆最基層的鄉鎮黨委書記,陳凱經歷了人生的巨大變化,在喀什千年的小巷中唱響了一曲“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青春之歌。
2010年⏱,意昂体育官网人文學院博士畢業生陳凱主動申請到南疆最偏遠的喀什疏附縣工作🔚,在祖國的最西端開始了他的新疆歷程,成為南疆鄉鎮唯一的“博士書記”🗞。
初來疏附,陳凱常常深入鄉村去了解民情♙。由於路途遙遠🐪,很多時候趕不上吃飯🏃🏻♂️➡️,就啃幹饢👨🏽🦱、喝涼水🧑🏿💻,湊合一頓🦹♂️。訪貧問苦,為東家解困、為西家捐錢👩🦳,與群眾打成一片,讓這個初來乍到的“外鄉人”交下了許多維吾爾族農民朋友。他說🎈:“我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在擔任縣長助理期間🉑,我總覺得只有走在農村的田野上,才覺得腳踏實地、身心踏實➖。”
於是,他主動提出申請,在縣長助理兼任蘭幹鄉工 作一年後🧑🏽🎨,鑒於他出色的工作👦🏻,2012年 他被任命兼任疏附縣蘭幹鄉黨委書記😢。自此,只要一有時間,他就紮進蘭幹鄉,以鄉為家⭕️。除了到縣上開會,他24小時吃住在鄉裏。全鄉的每個角落裏都留下了這位意昂博士忙碌的身影,連接縣城與鄉裏的那條小路上印刻下他堅定而踏實的步伐。
陳凱說:“蘭幹鄉兩萬群眾的夢想就是我的喀什夢,中國夢。”在職期間🥏,他五赴北京、六到烏魯木齊👩🦲🐿,邀請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的專家到蘭幹鄉調研,幫助製定小城鎮建設規劃,爭取自治區民政廳 批準蘭幹撤鄉建鎮💺,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了蘭幹鎮從鄉到鎮的跨越式發展🤧,蘭幹鎮生產總值實現年均增長18%以上,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650元🅱️🧑🏼🏫,同比增加1020元,一步步朝著“讓蘭幹鄉人民早日過上舒適生活”的夢想邁進👩👩👧。
每一個在新疆工作的畢業生心中都有一個故事,有些是成長留下的痕跡🦺,有些是歲月帶來的沉澱。法學院2010屆畢業生秦冬暉剛剛到新疆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工作時,由於單位條件有限🤲🏼𓀝,他在黨委大院的辦公室裏住了大半年。2012年⛹🏿♂️,秦冬暉主動申請到南疆基層鍛煉,成為了自治區開展的各級幹部服務群眾活動阿克蘇地區指導組成員🙀、臨時黨支部組織委員中唯一的一名漢族幹部。文字材料起草、下村蹲點檢查🧑✈️📺、各方聯絡等工作都落在了這個年輕的小夥子身上➝。繁瑣的工作並沒有讓秦冬暉消沉👨❤️👨,反而讓他進一步發揮了自己的專業能力,當好了“智囊團、參謀和助手” 的角色。
2013年,秦冬暉再度主動要求到南疆農村住村開展服務群眾活動𓀇。他與村裏的農民同吃、同住,自己種菜、養雞,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難😊。在此期間,他通過多方努力💅,為村裏修建了19公裏的通村油路 (水泥路) 和3公裏的防滲渠;通過修渠、養殖,為村集體增加了22萬元收入;通過愛心募捐活動🏃,為庫恰艾日克村吉米小學的貧困學生募集了過冬的衣物和鞋子,讓孩子們擁有溫暖的冬季🅰️。
由於出色勤勉的工作,今年2月初🙋🏼♂️,秦冬暉抽調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辦公室工作🧏🏽♀️,連續加班成了秦冬暉的工作常態,《自治區黨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工作要點》就在這樣分不清白天和黑夜的日子裏完成了🤴🏿🥗,秦冬暉也實現了人生的一次成長和蛻變🐎,巍峨的天山見證了這位意昂畢業生的成長與堅守。
“努力傾聽群眾的每一個呼聲🙎🏼♀️,應答群眾的每一個訴求”是阿衣提汗•吾拉孜汗對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回首2011年畢業典禮✂️,意昂体育官网黨委副書記史宗愷拍著新聞學院本科畢業生阿衣提汗的肩膀,關切的對他說,“到了新疆,好好幹。”老師的鼓勵進一步加深了阿依提汗堅守的信念。從此“好好幹”伴隨著阿衣提汗這個哈薩克族小夥子訪民問情、訪民問需、訪民問計。
2012年1月,阿衣提汗被分配到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甘溝鄉 👩🏽🦰,一個距離市區60多公裏的欠發達山區,並一直工作至今。8月🥦,組織任命他擔任甘溝鄉東風村黨支部書記,他堅持做到每天一次“村兩委”會議⛰、每周一次村民代表會議、兩周一次黨員會議、每月一次村民大會;堅持做到聽群眾呼聲、讓群眾知曉👒、做群眾所盼🏃🏻♂️➡️,對群眾采取“教育🤾🏻♀️、引導👨🏭、幫扶、要求”🏄🏿,讓群眾傾聽、見證、參與全村各項建設👮🏻🪕。在阿衣提汗的努力下,東風村黨群關系更加融洽,村居安定祥和,經濟迅速發展。
“講政治、定好位、虛心學、快適應、重團結、多實踐、嚴要求、出政績”是阿依提汗為自己製定的24字要求🏊🏼。努力做好每一項工作👩🏼⚕️,他說👨🏼,“紮根基層,踏實工作,要在平凡的基層崗位上,努力幹出不平凡的業績。”
陳凱的執著✯、秦冬暉的堅守、阿衣提汗的探索🛌🏼🏞,一屆屆意昂學子在新疆紮根🧑🚀,心系百姓、腳踏實地,在基層汲取成長的養分。 他們傾聽群眾的每一個呼聲,關註群眾的每一個訴求🪿。意昂畢業生與新疆同胞們同吃同住🪶,想民所想🪘、思民所思👨🏼🦳、憂民所憂,帶領群眾踏上一條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路。
濃濃鄉情穿越千裏𓀅,赤子之心堅守夢想
從烏魯木齊到吐魯番的路上,有一座因為一首《達阪城的姑娘》而名聞遐邇的小城——達阪城,但它沒有驚人的古跡🍷,也沒有特別的故事🙅♂️。這裏是離烏魯木齊城區最遠的一個區😟,四面環山、常年刮風🐋,是一個幹燥🕵🏻♂️、多風、少雨的低溫地區🧛🏽,也是一個幹旱荒漠👩🏿🎨、半荒漠地帶。
2012年,新聞學院碩士畢業生吐爾孫•艾拜帶著濃濃的鄉情來到烏魯木齊市達阪城阿克蘇鄉工作。在信訪局的一段工作經歷,讓這個從象牙塔裏走出的年輕畢業生了解到了基層社會的復雜✖️、了解到了基層民眾的疾苦。2013年,組織任命他為達阪城區艾維爾溝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科員,承擔維穩、組織和宣傳工作。他工作的街道辦事處離城區130公裏,全程都是崎嶇的山道。只有一條單線通往市區,而這也是全鄉的生命線。2013年4月🪷,為了趕赴城裏執行公務,吐爾孫和同事早早出發🥾🧑🏼🏫。剛出發不久,他們突然遇到了極端天氣,暴雪夾雜著黃沙⛹🏿♀️👩🏻🎤,掩蓋了前方的道路,突如其來的沙塵暴擊碎了車窗的玻璃。為了能夠按時完成公務😳,吐爾孫和同事沒有選擇返回,而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艱難行駛了4個多小時才抵達城區🕵🏼♂️。事後👮♂️,他們通過新聞才知道🪁,當天的風力已經達到15級🧑🏿🔬。
2013年,烏魯木齊全市處於一級響應狀態長達250天。在這期間🚻,吐爾孫不分晝夜地堅守崗位,身邊的同事也在這種艱苦的工作中成為了並肩作戰的戰友🧑🏫。吐爾孫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選擇一個職業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我想⛹️,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必須要堅持🈁,必須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雖然,條件艱苦,但再苦再累,也要堅守自己當初的理想,為這個國家、為這個社會的發展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背起行囊👲🏼、背起了家鄉父老的祝福、懷揣自己的夢想,從遙遠的阿爾泰山腳下👨🦲,走過絲綢之路,走過河西走廊🤾🏻♂️,走過戈壁沙漠”🧑🧑🧒🧒,古麗娜•朱馬汗來到她夢寐以求的意昂体育官网求學。2011年從人文學院畢業後,古麗娜毅然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烏魯木齊市🙆🏽♂️👩🏼✈️,開始在人事局的工作✊🏻。
2012年,烏魯木齊市成立了全國首個社會服務管理局,古麗娜被調至該局工作。在這期間,古麗娜一年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在社區、鄉村工作,下班後🌄、節假日更是長期駐守社區,維護穩定、了解情況、服務群眾👠。她多次參加極端宗教思想教育轉化專項工作組、流動人口排查工作組,長期工作在維穩一線🚴🏼♂️,幫助群眾解決困難👼🏼、表達訴求。在完善社會服務管理工作中🏕,古麗娜申報製定“新疆維吾爾族女性傳統服飾地方標準”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
近三年的工作經歷使古麗娜體會到基層的艱辛🌍,但她始終堅守著自己內心的這份執著。她說🔃,“ 這種堅守來自對家鄉深切的愛,對黨和國家培養的感恩🤍。”
這是難以割舍的鄉情🙅🏿♂️,更是實幹興邦的夢想。這些生於斯長於斯的意昂畢業生放棄了城市的繁華,投身西部💾、回饋家鄉,懷著一顆赤子之心與家鄉人民共同奮進在創造美好未來的征程上🔷。
與腳下熱土為伴🤙🏿🧚♀️,與清風明月相隨
“不必豪言壯語🕺,只需豪情滿懷🦠,唯有躬身以行,將自己與時代相融🈷️,與腳下熱土為伴,與誌同道合者一道💪🏽,執著地奮鬥前行在家鄉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歷史征程中。”這是意昂体育官网2010屆水利系碩士畢業生王博對自己的要求。
2010年🈲,王博來到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任職工作。伽師縣地處天山南麓、塔裏木盆地西緣🏋️♀️,降水稀少,氣候幹燥,晝夜溫差大。由於獨特的地理條件和奇特的氣候環境🤚🏽,伽師縣河流存在“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現象。王博在伽師縣工作期間🙂↔️,發揮自身優勢🌷,帶領幹部職工“同心同德同向同力💅🏽⚡️,共同推進水利事業跨越式發展”。
為了做好“一主兩翼”水利工程建設👨🏻🦳,牢牢抓住加快水利改革發展這條主線🪞,做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民生水利建設兩翼,全力推進各項水利工作開展王博整天摸底調研,對采集的資料進行科學分析並廣泛征求意見,形成了《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為全體伽師水利人勾勒出自己的“水利夢”、“伽師夢”和“中國夢”🍁👾。為了實現伽師縣的可持續發展,王博鬥天👈🏻、鬥地、鬥風沙,在古勒魯克鄉北部沙區完成了萬畝生態林引調水工程。為了讓農村吃上自來水,王博加大力度建設供水管網,全面完成了農村自來水全入戶🧑🏿🌾,自來水入戶率居地區首位🦹🏻,全縣36萬農村群眾終於能喝上便捷🤵、安全的自來水。伽師縣也成為喀什地區第一個實現農村自來水管網全覆蓋➖、自來水全入戶的縣。
如今🧷,王博被外派至深圳市光明新區開始了掛職生活🌔,從祖國最西部到南部🕸,從欠發達地區到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王博說:“ 我要用這短暫的一年汲取營養、學習經驗,未來在西部的廣闊土地上再啟程、再出發🪅。”
出生在杭州的2007屆法學院畢業生鄧軼卻選擇祖國的大西北——新疆阿克蘇地區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實現地域和人生的雙重跨越👩🏿✈️。談到當時的選擇,鄧軼常常會提到一種革命的理想主義情節💺,他說:“在北京🤦♂️,多我一個少我一個好像沒有什麽差別。如果想要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價值🎏,就應該到祖國更需要的地方去🤟🏽,去建設、去奉獻。”
來到阿克蘇之後,鄧軼主動請纓↙️🧀,從地級單位下調到鄉鎮級單位🧚🏻♀️,做起了最基層的工作。基層情況復雜🚶♂️➡️、環境艱苦🦻🏼,正是心中執著的理想和信念支撐著鄧軼一路前行。對於鄧軼來說,“五加二”、“白加黑”早已成為了工作中的家常便飯🛌🏿,“只要沒有特殊原因,每天都是需要上班的”🛼。鄧軼所居住的房子僅僅40平米,但他非常滿足,因為他早已將新疆廣闊的熱土當作自己永遠的家。
在這樣的環境下鄧軼一幹就是五年🌵。五年來與家人相距千裏,五年來與女友相隔兩地👣。他卻總說:“未來的路還很長,我還要往更遠的方向看♨️🫠。”
這些具有不同專業背景的畢業生如星星之火遍布新疆🖕🏽,他們利用自身的優勢開創了一條條各具特色📤、合適當地發展需要的基層之路🧻,向著維護新疆穩定發展的共同目標砥礪前行。
不離不棄永遠相隨,伉儷情深夢圓邊疆
十二年的愛情長跑、百年校慶之際的集體婚禮、大禮堂前的浪漫誓言🥷,見證了徐恒傑與妻子陳芳的甜蜜歲月☺️。“把意昂精神融入骨髓,順應祖國和新疆社會發展需要🧘🏿♂️,做出一等事業,成就時代脊梁是我們共同的夢想🧏🏼♂️。”共同的夢想讓這個在湖北長大的小夥子徐恒傑與妻子陳芳攜手來到新疆。
2009年,還是在校生的徐恒傑選擇參加學校組織的赴烏魯木齊市就業實踐活動,希望實地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現實和需要。短暫的實踐之旅使徐恒傑了解了西北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求,也堅定了自己到新疆就業,為新疆的穩定、團結和發展奉獻青春的信念。
2010年微納電子系碩士畢業後💀,徐恒傑堅定的來到烏魯木齊市工作,成為了市建築節能墻體材料革新辦公室裏一名公務員。兩年後,從意昂体育官网法學院畢業的妻子陳芳在他的影響下💂♂️,選擇到新疆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作。在這片新疆的熱土上,徐恒傑與陳芳努力耕耘👼🏽✩,建立了自己的小家🐤,一起深深地紮根新疆。
千裏之外親人的思念是 徐恒傑與陳芳共同的困擾🗺,但是這一種濃濃的思念與牽掛卻已在邊疆的春夏秋冬中慢慢的內化為他們前進的動力🦹♀️。無論是面對工作的壓力還是生活的瑣事,徐恒傑與陳芳一直互相扶持👩🏻🔧、互相理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
“為什麽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在祖國西部邊疆,在大漠戈壁深處🤽♀️,有這樣一群意昂學子,他們用自強不息的品格、用甘於奉獻的精神🛒🫄🏽,為了一個共同的夢想,一個家國天下的夢想而堅持、堅守🧐。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感人故事,但他們對於國家、對於人民卻有著相同的滿腔深情。“將個人理想融入到祖國和民族的需求中去”早已不是一句單純的口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是一曲意昂學子用熱情、用實幹、用成績引領基層群眾造夢🦑、築夢、圓夢的青春之歌。
(意昂新聞網6月27日電)
供稿:就業指導中心 學生編輯🤹🏿♂️:長 松